创新提升供给质量主题论坛 现场实录
新闻来源:高交会组委会 发布日期:2017-11-16

  主题:创新提升供给质量主题论坛 

  时间:20171116  1400--1700 

  地点:深圳会展中心簕杜鹃厅 

  实录内容: 

邢早忠

  邢早忠: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正当举国上下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之际,今天我们欢聚在中国的创新之都,美丽的深圳,共同举办以创新提升供给质量,资本与创新为主题的论坛,我们邀请了来自政产学研各界领导和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让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如何让科技创新成为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动力来源,结合科技、标准、人才、管理等创新要素,走出一条以科技强、人才强、带动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创新发展道路。应该说这个主题非常有意义,也非常契合党的十九大精神,我相信下午的论坛一定会非常精彩。 

      下面请允许我介绍一下出席今天下午论坛的领导嘉宾,他们是: 

      高交会组委会副秘书长、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高裕跃先生,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先生, 

      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先生, 

      SAP全球高级副总裁柯曼先生, 

      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宏先生, 

      国科量子通信网络有限公司总裁戚巍先生, 

      启迪协信集团执行总裁许晓军先生, 

      中德科技园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松波先生, 

      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所长何基报先生, 

      出席今天论坛的还有来自政产学研各方面的领导和专家,在此,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进行论坛的领导致辞环节,我们有请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高裕跃先生致辞,掌声有请!。 

高裕跃

  高裕跃: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中国高新技术论坛创新提升供给质量的主题论坛,首先我谨代表深圳市政府向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和朋友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大家长期以来对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创新给予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必然选择,自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战略思路,深圳作为我国首个国家创新性城市,以城市为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按照中央和广东省的部署,坚持创新驱动,质量引领,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先后出台了《深圳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2006-2018年)》,以及五个行动计划,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完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的潜能,大力推进质量、品牌、信誉、标准四位一体的建设,建设国际一流的供给体系,率先打造高质量的供给体系,勇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排头兵,积极为全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经验,探索新路。 

  本次论坛汇聚了国内外科技领军企业代表、著名经济学家和知名企业园区的负责人,将围绕创新提升供给质量主题集思广益,给我们奉献一场思想和观点的盛宴。深圳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学习借鉴各位嘉宾好的思想、好的理念和好的观点,进一步完善我市供给侧体系,更好地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的台阶。 

  最后,预祝本届高交会中国高技术论坛创新提升供给质量主题论坛圆满成功,祝各位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谢谢大家! 

  邢早忠:谢谢高秘书长的精彩致辞,下面我们进行金融与科技研究报告的发布环节,我们知道创新创业活动的蓬勃开展离不开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同样资本市场的发展也因为支持创新创业而充满活力。下面,我们有请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何所长为大家带来产业研究报告,报告的题目是资本市场监管科技创新的实践与探索,有请。 

何基报) 

  何基报:尊敬的高秘书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很荣幸有这个机会在这里跟大家汇报一下关于金融科技和资本市场监管方面的一些体会。 

  这次是第十九届高交会,中国高新技术论坛,高交会为深圳变成全球的金融创新中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资本市场与创新技术的发展浑然一体,目前深交所始终以服务创新创业为己任,已发展成为中国高新技术创新创业最理想的上市地,同时也一直高度运用金融科技强化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能力。金融科技这几年的迅猛发展,给资本市场监管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全球各主要资本市场都在尝试通过科技创新提高监管能力。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以及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中均提出金融科技的发展。其中,在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三大任务,一是服务实体经济,二是防范金融风险,三是深化金融改革。在这里,对信息时代资本市场面临的挑战以及国内的形势(进行分析),梳理全球监管科技和创新发展的过程,总结深交所在这方面的实践成果,对下一步科技监管的发展方向和未来提出一些设想。 

  第一部分,资本市场监管的形势和挑战。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交易所又在其中起到重要的枢纽作用。随着资本市场发展,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交易所的使命更加光荣,责任更加重大,任务更加艰巨。作为服务实体经济,创新创业是深交所的使命,在这当中深交所不断深挖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改革,强化资本市场功能发挥,打造领先的创新资本生态圈,这是我们一个大的目标。 

  一线监管是交易所的重要职能。与境外交易所相比,我国境内交易所的监管手段更强,深交所承担的职责更多,需要充分发挥深交所的一线监管职能。除了防范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在支撑市场运营的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市场风险和监管体系的建设,强化资本市场基础功能的发挥。为提升一线监管水平,深交所不断探索实践科技化、智能化的监管,并取得了一些成就。深交所于2010年就开始探索通过数据挖掘和文本挖掘技术建立模型,从海量交易数据当中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目前深交所正在研发新的监管系统,进一步提升监管的科技化、智能化水平。 

  第二个是信息时代。在新的信息时代,交易所一线监管还面临一些巨大的挑战。一是持续增长的数据量对数据存管模式的挑战。在数据存储方面,目前深交所的交易量,包括资本市场的发展,数量每天增加的量还是很快的,在这个情况下,我们原来的存储模式导致成本高昂,扩展性差。二是数据管理方面,数据化、组织化、多数据处理系统存在协同合作、维护成本高等问题。现在的监管任务包括从多个数据源中的数万亿数据点寻找其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现在市场结构,包括产品结构、跨市场结构、跨层次结构等,跨区域的结构,使得现在数据量的分析呈现指数级的增长,不能够满足监管需求。同时,传统的数据分析难以支撑数据的充分利用,只能望兴叹。 

  迅猛发展的金融科技对传统市场结构的挑战。近几年金融科技的发展带来了金融的新模式、新业务和新业态,引发金融市场很多方面的思考。其中带来业务的大发展,但同时也带来监管的压力。这些技术,比如区块链技术,1.1技术是在比特币基础上的,而2.0就涉及到交易、结算、登记及智能合约方面,还有P2P等互联网金融产品。这既和金融联系起来,又和科技联系起来。它风险就发生了变化,风险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同时更高的实时性、准确性需求对传统金融监管手段带来了挑战,资本市场日趋复杂、瞬息万变需要及时跟踪和监控。监管技术的发展较产品创新和交易技术的发展相对滞后。 

  第二部分,怎么应对这些挑战,全球监管科技创新和探索。 

  目前监管科技比较先进的、在这方面比较成熟的发达国家典型代表是美国金融业监管局FINRA。在2003年,就用了一个新的技术——文本挖掘的技术——去挖掘市场的内幕交易。近几年又有新的发展,其中体现在运用大数据,全面提升数据处理能力。在这之前他曾经做过一些基础性工作,我记得是在2011年的时候,他们把大数据平台做成了一个非常大的数据平台,在这个基础上开发了大数据的运用。在数据存储方面,FINRA将市场监察系统迁移到亚马逊云计算服务平台。在数据处理方面,FINRA开发基于云的创新架构集群用于数据管理。第三个在数据分析方面,FINRA基于hadoop开发了FastOLA系统,用于发现市场操纵等违规行为。在应用方面,FINRA把各种各样的报告规范化,FINRA对不同来源的报告进行规范化处理,这样把非结构化的数据变成结构化,提高监管效率。FINRA通过建立机器学习模型评估各个证券公司注册代表的风险。FINRA基于对投资者信息分析开发个性化信息推送系统MyFINRA。一系列的应用使得他们的监管效率大大提高。 

  这是讲代表性的,其实在业界也使用大数据技术,摩根大通开发了金融合同解析软件COIN审查合约文件。现在各种各样的文件很多,通过人工智能等方面,首先筛查一遍,看合不合规,它可以提醒你。第二个是异常检测,瑞典Scila公司开发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监管系统实现对市场异动的实时检测,这是基于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实时检测,它要实现一系列的技术突破,包括结构化和非结构化,还有实时处理能力。IBM Analytics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相结合用于分析和实时监控。 

  还有一个是区块链技术,对等互信、共享、反村改等优势,有助于提升监管水平。这是提升监管部门数据安全性,提升监管部门审查能力,它基于防抵赖的特征,构建中介机构、投资者以及投资项目等细细披露体系,可极为便利支撑审查工作,提升监管部门服务能力,利用智能合约可实现交易即清算,可提升清算工作效率,并降低成本。例如201510月,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宣布考虑采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交易和清算。这是区块链技术的优劣势对比,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两面性,基本是通过传统和区块链结合的方式在使用。 

  监管沙盒,2015年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推出了监管沙盒制度。随后,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等国家相继开展监管沙盒建设工作。监管机构能够明晰企业创新业务在实践中的风险,及时制定针对性的监管规则,防范风险的发生。有点像我们这边的试点,但很多方面还是不一样的。企业通过参与监管沙盒,可突破一定的限制尝试创新的产品或服务,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应用场景蛮多的,应用场景已经从传统的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如P2P、记账、理财、供应链金融等,拓展到ICO项目、虚拟货币交易、数字资产存储等更为广阔的领域。测试制度趋于完善,主要包括监管测试主体、监管豁免、测试程序、消费者利益保护等机制。但目前在探索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测试效果存在失真,监管沙盒测试的场景范围较小,与真实的含量不能完全匹配。第二是检测成本较高,监管机构需要专门为测试企业配套监管资源。三是存在公平失衡风险,在测试对象的选择上,监管部门对监管沙盒的申请享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易于导致权力限制,进而阻碍公平发展与金融科技创新。 

  第三部分,深交所监管科技创新实践。 

  第一是打造新一代监察系统,自主研发大数据检查系统,海量数据处理能力,实时预警监控,科学的指标体系,智能化分析功能。第二是上市公司监管系统,建立上市公司监管系统,提供一站式业务服务,定期报告审查辅助模块,财务指标智能审核辅助模块,会计审计监管案例库。第三是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对重点业务和领域的风险监测能力,搭建风险监测监控平台,研发债券风险监测系统。 

  这里讲几个例子,我们做了一个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自动识别伞型配资账户。这个大家都很熟悉。2015年的波动,伞型账户怎么去挖。因为这个伞型用户,包括市场很多的信息不完备,我们怎么在交易数据、委托数据和行为数据去挖伞型配资账户。这是算法的流程,这个效果还是很好的,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下一步也要推广应用。 

  第二个是我们做了一个基于文本挖掘的信息披露直通车公告类别整合项目。现在的公告,我们搞了信息披露直通车,上市公司自己把信息往上面发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防止发布不当带来的影响,我们做了一个文本挖掘技术来辅助识别。这里面的技术,自主标注机和文本分类器,这在深交所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这是大数据的应用,下面我们看区块链技术,深交所从2016年开始了区块链的研究工作,成立了研究工作小组,加入了金链盟,学习了技术原理,我们在这方面进行探索。第一是私募股权市场,完善征信、融资、转让及结算业务,解决普通合伙人、新老LP、监管机构等参与者之间的数据一致性和信任问题。第二个是跨境金融服务,在销售机构、托管银行、结算机构等多个参与方之间建立了联盟链,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自动化执行。第三是绿色债券发行,在监管机构、交易所、发行人、项目审定机构、项目核查机构、主承销商等参与者之间建立一个共享账本,提升绿色资产开发效率。 

  讲两个具体的例子,一个是我们在2016年末在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了尝试应用,联合北京、重庆、齐鲁等股权交易中心共同研发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中介机构征信链。制定了区域股权市场的中介机构征信标准,改善中介机构数据真实性和精确性,有助于减少中介机构欺诈,降低信誉风险。同时我们也构建了区块链服务平台,为助推区块链在资本市场的规范应用,加强对各类应用业务的有效监管,以深圳通IT基础设施为基础,提出了分类加密管理及共识节点动态选择方法,构建了区块链服务化平台。 

  下一步的规划,深交所监管科技的发展规划,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智能监察、智能监管、智能风控。第一是稳步推进新一代监察系统建设工。第二是持续优化上市公司监管系统,我们将构建上市公司画像图谱,把股东行为、背后的关联关系、舆情信息都放在上面进行交叉对比。第三是积极推进风险监测智能化建设,继续研究开发市场运行风险监测系统,股票质押和融资融券监控系统,搭建统一的监测平台。推进金融区块链云平台应用,规范行业标准,加强监管功能,实现这四大目标。 

  以上就是深交所在监管科技创新的实践与探索,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郑新立

  郑新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2012年以来的5年,可以说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科技进步最快的时期,科技创新的黄金时期,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报告里面有一个重要的论断,提出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性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这五年来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发展战略得到了各级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广大科研工作者的积极响应,研发投入大幅度增加。 

   去年全国研发投入达到1.5万亿元人民币,科研投入占GDP的比例已经达到2.08%,研发成果开始成批涌现。我们在国内申请的技术专利,包括发明专利的数量已经连续多年居全球各国第一位。我们申请的国际专利数量同美国的差距迅速缩小。2011年美国申请的国际专利是中国的6倍,到去年已经下降到1.9倍。按照这样一个趋势,再有两三年的时间,中国申请国际专利的数量也有可能赶上和超过美国。特别是我们涌现了一批创新性的企业,出现了像深圳这样的创新性城市,深圳一个城市去年申请的国际专利占到全中国的46.6%,深圳出现了一批科研投入和研发成果在全球都领先的企业。在全世界企业申请国际专利的排名中,中国进去了5名,这5个企业都在深圳。深圳现在已经成为全国和全球通讯设备的制造中心,而且还正在成为全球的通讯设备的创新中心和供应链的中心,进一步发展,很有可能成为全球电子信息业的创新中心和供应链的中心。 

  如果深圳不出意外,继续保持目前的发展势头和良好的政策,我预计深圳有可能成为全球的创新中心和供应链中心,不仅是电子信息产业,而且在生物工程、新材料等方面,也有可能出现一批创新性的成果和在全球科技领先的企业。 

 下一步深圳如何继续保持科技创新方面在全国的领先地位,我觉得应当从以下六个方面持续不断地努力: 

 第一,要以硅谷为榜样,继续实行开放式的研究。前年我和哈佛商学院十几个教授交流,我向他们请教一个问题,我说你们波士顿集中了那么一大批名校,旧金山也就斯坦福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这两所大学,为什么硅谷出在旧金山,没有出在波士顿?哈佛商学院的4位教授提出了四个原因,一个原因是旧金山的气候好,波士顿太冷。第二个教授说旧金山人才的国际化程度高,相对于波士顿来讲来自世界各国的人才更多。第三个教授说旧金山那里有一套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第四位教授说旧金山的知识产权保护马马虎虎,波士顿保护得太严。在旧金山这个地方有一个很好的交流氛围,这些研发人员喝着咖啡,一块打打高尔夫,知识上进行交流,互相启发,有利于这个地区技术的进步。我想深圳要想成为世界创新的中心,先要把硅谷的这一套经验学过来,而且学得还要更好,在学的中间还要有创新,还要把我们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这样才有可能成为像硅谷那样的世界的创新中心,引领世界电子信息业的发展。 

   第二,深圳要注重办好高水平的创新性的大学,去年我接受深圳市决策策咨询委员会的委托,接受一个课题,就是在深圳如何创办高水平的创新性大学。在市委的决策咨询委员会上,所有的咨询专家都提出一个问题,深圳在创新上做得不错,但是大学是一个短板,深圳没有像旧金山那样高水平的大学、创新性的大学。尽管通过我们的努力吸引了清华、北大、哈工大在这设了研究生院,但是从研发成果对深圳科技产业支撑的力度上来看,跟美国这些城市差距很大。带着这个课题,我走访了5所大学,一个是香港科技大学,一个是旧金山的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理工学院和南加州大学,感到我们国内的大学跟美国的大学相比不是一般的差,而是差得很远。在旧金山这个地方,基础研究成果的70%都来自于大学,我们今天享受了IT技术进步的这些优惠,这些成果是谁创造的呢?相当大一部分是来自斯坦福大学的老师和学生们,人家创造的成果,然后工程化、产业化,引领了世界IT行业的技术进步。一个伯克利分校,还不算最优的,获得诺贝尔奖36个,但是我到加州理工学院一看,一共1000个教授,1000个学生,小而精,按照单位教授获得诺贝尔奖是最多的,平均1000个教授就有1个人获得诺贝尔奖。这个学校帮助中国培养了像钱学森这样的科技领军人物的学校。理工科的学生从进大学开始,班上每个同学都注册了自己的公司,有的还不只一个,两个、三个公司,当然每个公司的活跃程度不一样。在那里当教授都要有自己的专利、自己的公司,如果没有自己的专利、没有自己的公司走人了,在那里待不住。 

  我们拜访了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的一个亚裔女教授,50多岁,瘦瘦的,是香港人,她说她是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唯一一个,也是第一个亚裔的女教授,她自己有两个公司都在美国上市,有一个公司市值200多亿美元。在那个学校里面,老师拼命地创新,学生拼命在创新。 

  对比我们中国,我跟清华大学的姚期智教授在一个桌上吃饭,我说恭喜你,因为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去年全世界大学排名排到第2名了,第1名是麻省理工。姚教授说你别信那个,他说我们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评价,他说有一个美国的同行来了跟我们讲,清华大学在本科的教育上可以说是一流的,但是到研究生的教育只能说是二流的,老师的研究成果,研究的题目也是二流的,算不上一流的。我觉得姚教授是清华大学的老师,他这个评价是客观的。所以我们如何办好创新性大学,深圳要成为全世界的创新性城市要解决的紧迫问题。 

  这两年深圳市财政大幅度增加了对学校的投入,这个路子走得很好。比如香港科技大学创办才20年,他在全世界大学里面的排名排在清华、北大的前面,都是香港的财政拿钱办了那么好的一个学校,在全世界请了高水平的老师。所以办好创新性的大学应当成为我们深圳市一个重大的、紧迫的任务。 

 第三,要充分利用香港自由港,在人才、资金等方面的优势,跟他们配合。最近香港一些大学到深圳来办学,受到这样那样的限制,比如在深圳这里学生要上网,直接上美国大学的网站上去查询那些最新的科技动态,上不去,怎么办呢?不如把这些学校办到香港,香港是自由港,有自己特殊的法律。跟香港结合起来就能够弥补我们在深圳这个地方现行的法律政策做不到的事情,借助于香港的这些政策,自由港的优势,特别是金融的优势,以及大学教育的优势来支撑深圳的创新性城市的发展。 

   第四,要充分利用东莞在制造业方面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供应链的优势。深圳现在房价比较高,劳动力成本也比较高,紧邻的东莞制造能力比较强,劳动力成本也比较低一些。要跟东莞紧密结合,有一些生产线放在东莞,研发放在深圳,形成一个前店后厂的局面。而且要围绕着供应链来建立完善的供应链的金融、供应链的信用、供应链的科技、供应链的管理等等,把深圳跟东莞两个城市不同的功能紧密地结合起来,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使深圳的一些创新成果能够更快地在东莞工程化、产业化,用世界上最低的成本、最好的质量,把它造出来,行销到全世界。 

  第五,要建立有利于激励技术创新的产权结构和分配方式。深圳华为公司去年研发投入700亿,700亿什么概念?几乎相当于中科院全部的研发投入,一个公司拿700亿来搞研发,在一个行业里面还是很少的。700亿的研发投入为什么不拿来分奖金,给大家买房子,出去旅游,而投到研发上呢?里面就是因为华为有一个良好的产权结构和分配结构,这种产权结构和分配结构是企业注重于长期的发展和收益,而不是注重短期的收益。700亿投下去,他注重的是5年、10年以后都有长期较高的回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因为他实行员工持股制,而且在分配结构上又创造了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31的结构,75%是按劳分配,25%是按资分配,企业产生的利润向创造技术成果,开拓市场的人倾斜,谁能创造成果,为企业创造利润,收入分配就向谁倾斜。按资分配也保持一定的比例,这样31的分配结构既调动了资本的积极性,更调动了劳动了积极性。对于这样一个劳动者的资本联合和劳动联合相联合的合作制的产权结构,和31的按劳分配、按资分配的结构,极大地激励了员工研发的积极性。这样一个收入水平跟硅谷的高科技公司基本上拉平了,甚至上比他们还要高。更重要的是在这里干,你还可以拥有股权,可以长期得到分配。所以他有很强的凝聚力,注重长远发展。我们深圳不管是国有企业也好,民营企业也好,应当学习借鉴深圳这样一个产权结构和分配模式,从而建立起一个有利于激发创新热情和研发投入的机制。 

  第六,政府要为创新和国际合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一是要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包括刚才讲的中小企业板、创业板,最近又搞了一个天使板,要完善这样一套风险投资体系。二是要控制房价,房价奇高,一平方米8万块钱是自杀的政策,我听说前年有一个研究机构招了20几个博士,最后报到的只有四五个人,有十几个人都不来了,一看房价那么高,我在那干一辈子也买不了一套房子,走人吧。深圳的房价高,不要把它看成是深圳的优势,好像有人气,好像房价一高政府卖地可以获得更多的土地出让金的收入,房地产商很高兴。但实际上是损害了你作为创新中心对人才的吸引力。所以这一点,我要提醒深圳市政府注意。三是要开辟国际航班,我到旧金山去,旧金山、圣荷西,一共100多个城市,一共有3个城市跟中国都有航班,深圳到美国、旧金山还没有一个航班,这太不像话了。我们深圳要向硅谷学习,至少深圳的公司要到硅谷去投资,硅谷的企业到深圳来投资,每天得有几个航班从硅谷到深圳之间,有大量的科技人员的往来。人员往来多了,项目交流多了才知道人家怎么干的,我们怎么干的。我听说深圳现在要开辟一个到旧金山的航班,不批,谁掌握审批航班的权限?所以我现在提一个建议,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要以深圳作为创新性城市为核心,为深圳作为国际创新城市提供各种各样的条件,包括开辟航班。听说深圳要买一个宽体客机上面也不批,毫无道理。谢谢。 

  邢早忠:谢谢郑理事长的精彩演讲,我们深圳应该按照郑理事长六个方面的要求,深圳对照硅谷打造世界的创新中心,大家刚才掌声很热烈,看来说到大家的心坎上了,我们再次感谢郑理事长。 

  下面我们有请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先生作主题演讲,他将从经济学者的角度分析供给侧改革下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他发言的题目是创新升级打造金融供给新优势,掌声有请。 

丁安华

  丁安华:尊敬的郑主任,尊敬的邢社长,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刚才郑主任做了非常精彩的演讲,希望把深圳打造为全球的创新中心,我相信对大家有很多的启发。 

  今天我非常高兴有机会来参加这个会议,事实上高交会成了深圳的一个品牌,深圳致力于成为一个全球的高科技创新中心。我今天讲的,刚才郑主任讲了六点,我今天讲三点内容,减半。第一,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从经济发展的规律,从经济学的角度,我们如何来看待深圳或者创新这个行业的发展。第二,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招商银行作为在深圳的一家起源地和最重要的市场,招商银行在金融科技方面的创新。第三,我也对深圳在将来发展创新科技领域提一些我个人的思路和想法。 

  第一,第一个问题跟全球经济相关,也是我作为一个商业机构的研究人员经常要思考的问题。我们如果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算起来的话,今年算是全球经济形势处于拐点上的一年。在2009年的时候,也就是金融危机的第二年,全球45个最大的经济体,其中有35个经济体处于经济收缩的状态,也就是负增长的障碍。到了2017年,最大的45个经济体经济都处于稳定增长,甚至是加速增长的状况。正是在这种情况下,IMF今年连续三次上调全球经济的预测和对我们中国进行预测。IMF在过去几年都是对全球经济比较悲观的国际经济组织,他每次上调全球的经济预测都是在中国发布了季度的经济数据之后,他就发现原来低估了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但是我们现在虽然处于一个拐点,但是全球经济面临一些前所未见的现象,其中最主要的现象,我们从这张图来看,从全球G20国家的经济增长来看,在过去5年,全球的经济增长被框定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它的波动非常小。这个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或者宏观经济学GDP统计比较成熟以后,数据上前所未见。 

  2012年、2013年之后,中国经济增速落到8%以下以后,中国经济的增速几乎没有任何的波幅,是一条微笑曲线,去年是6.7%,今年抬头了,我们成了一个更加平滑的经济增长。这种情况,我们回头看改革开放30年,如果再回头看我们过去60年,应该说前所未见。大家可能没见过这样一条平滑的曲线。很多人都会说从经济的角度来看,6.7%6.8%,大家都为小数点后面的数字较真,事实上今天的经济就是被某种神秘的力量控制住了。这就是需要我们思考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这种现象在过去,在我们所经历的发展阶段中是没有见过的。中国经济当然也有很多变化的因素。 

  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对中国经济目前变化因素的理解。第一方面我们似乎在等待着什么,从周期的角度,周期已经抹平了,全球都在等待着什么。等待什么呢?等待一个新的增长动力的形成,或者一个新的周期的形成。我相信在座的各位都听说过,或者媒体的同仁,或者关心经济的朋友,在过去都听说过中国有一个所谓的新周期,甚至引起很多的争论。事实上我们要了解一个周期的话,我们有(那)么几种工具,经济始终是在周期波动的,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们要理解这个周期的性质,如果从短的周期来看可能是由于库存调整的原因,也改变说企业集中在加库存,这是一个短期的周期波动的因素。比库存更长期一点的因素,我们叫资本开支的周期,现在市场上用朱格拉周期,事实上是指企业的资本开支的周期。我们如果观察一个典型的库存周期,大概也就是1-2年,对经济波动产生一些影响。如果我们观察一个典型的资本开支周期,我们就得观察企业的资本开支,也就是企业要投资新设备,上新的生产线,或者设备更新换代,这叫朱格拉 转型。还有更长期的周期,比如房地产周期,大概是20年一个周期。这也好理解,深圳20年的发展,城镇化建设基本成型了。还有更长的周期,那是由于生产力所决定的,也就是技术创新所决定的。 

  我们现在要谈论的新周期,不管是库存周期也好,甚至是资本开支周期也好,理据都不成熟,都不严谨。因为从最近的数据看来,制造业的投资增长速度非常低,3-5个百分点,这个不足以支撑一个典型的由资本开支所带来的周期。大家有很多误会,用投资来取代资本开支,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资本开支主要是指厂房、设备、技术。固定资产投资周期在中国是其他的内容,是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不是典型的朱格拉周期。所以投资周期跟中国的房地产周期比较相似,这个也支持不了,因为我们的投资速度也在放缓。假定我们面临一个新的周期,我相信我们未来面临的周期主要的问题是在供给侧发生的,主要的周期可能是由技术革新带来的,主要的期望来源于创新。 

   十九大提出我们要提升有效的供给。从这个角度来看,科技创新或许正在积累它的能量,为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下一阶段提供更长远的动力,这个可能是一个新的周期开始。其他的周期都是旧的周期,没有太多的意义。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2017年可能的的确确是我们观察全球经济,从人工智能,从智能化发展,科技创新的领域来讲,或许是一个长的周期,我们叫生产力周期的起点。 

  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座的各位都已经感觉到海浪拍岸的声音,每一个人坐在这里的都能够深刻地体会到科技创新所带来的变化。刚才郑主任提了一个数据,说中国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是2%,和美国的差距有多大?美国在本世纪初每一个GDP的产出里面科技的投入是8分钱,到了今年每一个GDP的产出,科技的投入是2毛钱,当然这是两个概念,我们说R&D主要是在研究的环节,也就是说在产业化之前的环节,我们中国只占2%。我相信在所有的GDP产出里面,科技的含量肯定要比2%多得更多。从这个角度来讲,每个商业机构都感到了非常大的压力,这就进入到我的第二个问题。 

  第二,招商银行在金融创新方面的分享。 

  我们都知道,银行在这一轮金融创新里面面对着巨大的压力,银行大家想一想,银行是不是一个与生俱来,必然存在的商业机构?我曾经问过很多同事,也有很多管理培训生,大家认为银行是一个必然存在的现象。事实上并非如此,现代银行的存在也就200年左右,银行的功能,在200年之前难道不存在吗?也是存在的。我们有很紧迫的危机感。招商银行在我们所说的第二次转型里面就把我们定位为金融的科技企业,我们对标全球最先进的金融科技企业,甚至对标目前最先进的科技企业,互联网科技企业,创新科技企业。在投入方面,应该说招行作为一个深圳的银行,我们的投入也是非常进取的,董事会已经批了,在我们的税前利润1%拿出来设为招商银行的科技创新基金,今年大概已经投了8个亿,这是创新基金。如果算我们全年的科技投入,IT投入,大约是50亿。我们现在有3000多人的IT队伍,这个人数远远不够,按照现在银行董事会和管理层的要求,从未来新进的人才来讲,新(进)近的职员来讲,可能需要有50%以上的人需要有科技的背景和知识。现在看起来我们就直接和市场上最出名,最著名的科技企业竞争人才,这个当然是对银行业有很大的挑战。 

  从金融科技的发展战略来讲,这里也跟大家分享一下。第一方面就是我们经常讲的网络化,事实上这个事情很容易理解,现在客户去到实体分行的比例越来越少,大概每年离柜率或去分行的访问率,应该说每年都以10%的速度下降。因此不少银行都把他们的各种物理网点做了收缩,招行同样,我们现在一个物理网点的租赁面积也做了因应科技的要求进行了调整,节约成本。更多的业务都在网上,都通过网络化来处理,这是网络化的要求。同样数据化,银行有很多来源于各方面的科技数据、交易数据、金融数据,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来理解我们的客户需求,来实现我们的风险管控的要求。智能化就是在更大的层面上,我们通过大的数据基础上,通过一些人工智能的技术,机器学习等手段,能够使银行的服务更加便捷,反应更加快速。这就是银行现在要做的事情。 

  从各种服务创新来讲,我简单跟大家推销一下,从零售金融来讲,主要是三点,一是着力于建立智慧网点,也就是从预约开始都是网上进行。这点来讲招商银行花了很大的力气,在同业里面应该说也走在了前面。二是APP,目前所运用的APP工具,现在有很多优秀的手机银行,已经到6.0版本了,有很多服务的工具。手机银行是我们应对零售客户的,掌上生活是信用卡的,掌上生活的用户非常活跃,交易量也在迅速增加。在刚刚过去的双11,通过我们信用卡交易的,当天晚上260亿。从掌上生活和手机银行这两个开始,我们把我们的服务和场景契合,现在我们在做任何智能业务的时候,非常关注场景,这是零售。当然我们还有其他的一些创新,包括对公业务的创新,特别是服务于深圳的客户,因为深圳的客户以创新企业为主,都是一些轻资产的客户,银行有这样一个传统,银行喜欢向重资产的企业提供信贷支持,他的逻辑就是你总是有一些资产在后。而对深圳的企业,特别是对创新企业来讲都是轻资产的,并不是有很多很重的资产在他的资产负债表上。所以招行为了应对这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主要是在创新方面。我们也跟很多机构做了一些跨界的联盟,包括很多互联网公司,这个就不细讲了。 

   如果从布局未来来讲,招行在金融科技的创新里面有比较宏大的构想,这可能是我们定位于一个零售银行以后,我们第二次转型最重要的一个策略。但是我们也面临很大的挑战和压力。因为作为一个银行体系要像科技机构一样富有那么敏捷的反应,富有那么快速的创新,甚至容错机制,这些都跟传统的银行有很大的区别。所以我们要从人才的引进开始做这些工作。现在看起来,如果要我来判断未来5年、10年金融企业在物联网、人工智能科技上的应用,我相信失败者不会很多,同样成功者也不会很多,大部分都是芸芸众生,。所以要成为一个成功者,在这里面的机会并不高。对于我们每一个企业,特别是传统金融企业,在金融科技这样的挑战无论如何强调都是不为过的,一系列的创新手段对存款、理财、贷款、投资各个领域都有很大的冲击,而我们依然受传统金融机构严厉的尽管,事实上这不是一个很一致的创新平台。 

     第三,最后讲讲深圳的创新发展。刚才郑主任在更高的角度谈了一下深圳的问题,我个人对深圳创新发展的未来是抱有极高的信心。我个人也不是特别相信深圳市政府能做什么事情,深圳的好处就在于市场,在于私人企业。如果我们观察深圳、北京和上海,观察产业结构,我们就会发现深圳的企业国企的比重是非常小的,深圳所有的活力,所有创新的思想、点子来源就在于我们的私人机构,在于年轻的劳动力或者群体,在于目前形成的创新机制。深圳的活力在中国城市来讲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深圳的好处就在于国企少,政府在产业政策上是作为一个帮助者,深圳政府的好处从来就是一个亲商的政府架构,而不是很强势的行政管制架构或规划架构,深圳所有的活力来源于这里。 

    但深圳有没有面临的危险呢?当然有,郑主任刚才讲了很多例子,说硅谷,我告诉大家硅谷就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现在硅谷大的互联网公司都在美国和北美找第二总部,为什么?硅谷有它很大的问题,除了这几年在加州每年出现的大火之外,天气干燥之外,包括人工成本的上升,房地产价格的上升,这都是硅谷面临的很大问题。如果有人研究硅谷,研究美国的话,美国在过去半年讨论最多的就是逃离硅谷,要注意这一点。现在硅谷基本上每一个最大的互联网公司都在北美找他的第二总部,这还有很多其他的原因,创新是不能够沉淀,是必须要折腾的,必须要到新的地方找新的点子,去见新的人。 

   深圳的问题,如果我们以硅谷为榜样的话,应该从硅谷面临的威胁来看深圳所面临的问题,深圳有很宝贵的地方,当然也有很多我们比较担心的地方。所以深圳创新的这样一个空间必须要更加广阔,必须要回到周边,甚至回到粤港澳大湾区的设计,这可能是深圳的未来。深圳有没有大学?深圳当然也有好的大学,有好的地方,教育条件,特别是中学的教育条件,真正更好的地方是全国各地的人才都愿意来深圳。注意,这里面也有一些细微的变化。我过去在金融机构,不管是在投行,还是在银行,我们发现在深圳招人,全国最优秀的学生会选择上海,会选择北京,所以深圳的吸引力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我对深圳的发展抱有信心的所有依据来源就是来源于深圳自下而上的创新活力,而不是自上而下的创新活力,大家注意这里有很根本的区别。今天我的分享就这些,谢谢大家。 

  邢早忠:谢谢丁安华首席的精彩演讲,下面我们进行的创新提升供给质量的企业协同与创新的演讲环节,我们首先有请SAP全球高级副总裁柯曼先生作主题演讲,掌声有请。 

柯曼

  柯曼:女士们、先生们,我今天听到了很多非常精彩,也非常有意思的演讲,包括丁安华、郑主任和何所长的三个非常精彩的演讲。在数字世界里成功的创新来自哪里,创新因素来自哪里,以及越来越全球化的时代当中,包括之前提到的上海、深圳、北京创新的趋势,我的演讲也许更为宏观,我也会分享在全球化的时代数字世界里的成功创新。 

   在这里首先我想要分享一个大趋势,大家知道加拿大从很早开始都有这样一条技术成熟度曲线,或者叫炒作周期,包括现在进入到深度学习、机器学习是炒作的高峰,之后会往下走,包括区块链所在的位置;还有一些更为成熟的,可能已经展现出很多商业价值的。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也看到过去有被过度炒作所展现出来的种种不同的光环,之后会进入到更为合理的商业化的技术成熟度的曲线。 

  机器学习本身是大家多次不断提及的,其实背后有很多的技术,这些技术都不新,就像机器学习一样,但是直到现在才正式开始大行其道,像这样一系列的算法,最早40年之前就有了。深度学习,包括使用多个不同的东西看起来能够像机器有自己学习的概念,本身都并非很新的东西。考虑到我们的资源,考虑到大数据处理能力的加强,使得机器学习成为现实。而且从中能够看到长足的进步和迅猛的发展。这意味着什么呢?机器学习本身希望利用不同来源的数据,也许是摄像头,也可能是语言,也可能是图像,也可能是结构性和非结构性的结合,能够打造出它自己的培训模型,并进行自我的培训学习,最后得出智慧的决策。智慧的决策对于我们企业也非常重要,因为我们的客户是在各个不同的细分市场,我们在机器学习或人工智能方面的投资,以及各个细分行业投资部署的情况,他们部署的水平是各有差异的。可能在有些领域当中是落后的,但我们之前也从丁安华这里听到,其在金融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包括何基报所长提到它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并且仍然保持迅猛的发展和部署势头。 

  关注其他的,像能源产业里面也有很多不同的领域,机器学习能够在能源领域当中得到很大的应用。包括能够做油气的开采,包括提高整个电子电力系统的安全性,防止被窃电,现在全球各地还有窃电的现象。此外,机器学习能够更好地估计可再生能源的行业,像德国也有一个目标,希望在未来能够有50%的能源是来自于可再生能源,当然背后有很大的挑战。我们有不同的风机,但是不一定每天都刮风,我们有很多太阳能面板,但不是每天都晴天,我们需要有这样的技术能够做出预测,让我们减少对核电、火电的依赖度。 

  对于这些创新本身都很美好,但是它们来源于哪里呢?这也是我今天想要分享的核心。我们会提到创新的发生是在全球各国都是如此,这里我们也看到了GDP中间研发的占比,我前面不只一次提到,在中国这个数字是2.08%,这个数字可能还不是最新的,也可能还有其他的数字。我想说对于很多经济体,包括创新的经济体,他可能会把GDP当中的3%左右投到研发上面,包括政府,当然也包括社会资本在整个研发方面的投入比例。 

  我们看到很多的创新是在冰山下面的,也许像iPhone可能从这个行业里面,包括今天早上看到很多机器人,其实有很多的创新所发生的位置是不可见的,或者不是非常显而易见的,比如流程的创新、业务模式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社会的创新等等。因此,在不同的细分市场,创新发展的格局并非一样,或者所需要的也并非是相同的创新。以移动金融为例,中国已经是无现金的社会了。我们在这个国家很难想象你只带现金出去,我在这里如果没有中国的支付方式看起来就格格不入,在这里每个人看起来都使用微信支付或支付宝。但在印度不一样,智能手机进入印度比较晚,他们是把ATM机变得更为智慧,你可以非常方便利用取款机。取款机扮演的角色就有点像互联网终端,特别是在农村的地方,有非常智慧的ATM机,你用不着再去大的银行。过去很多年在非洲也有很多智慧的移动支付和金融,包括通过短消息,通过移动支付的简单技术获取金融的便利性。通过这样的一些内容,有的是从非洲开始取得里程碑的成果之后传向了印度。这些也是因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而异。 

   我们还看到其他的,智能生产、共享单车、共享经济,在印度共享经济的例子是体现在他们的农机设备里面,他们可能一家买不起一个大型的农机。区块链也是非常好的例子,我们看到区块链能够帮助关口更好地通关,减少通关的时间,大大提高通关的效率。所以在不同的国家,他们对于创新的需求也是有各自的偏好。 

   此外,我相信对于整个创新本身,作为一家全球的企业必须要有能力去应对当地的市场。与此同时,我们也会考虑这个创新是不是放诸全球皆准的创新,如果要做到一个创新能够放诸四海而皆准的话也值得我们大大投入。在中国还有其他的声音,深圳的创新,包括创新的效率是不是能够再进一步提高。在这张图上看到中国在科技领域非常发达,在很多细分的市场已经是超级的领先大国,毫无疑问在深圳也是如此,它有很多全球领先的大企业在各自的领域当中发挥很大的作用。但是在另外一方面,中国花了很大的人力、资源、金钱和时间,还有一个非常好的体系的支持,背后的投资转化成创新的效率也许有机会得到更好的提高。所以这里有一篇文章,把中国科技视作中国科技胖龙,但它有一点虚胖,因为要有更好的投资消化力,要有更好的动能和效率。 

  对于SAP核验,我们的答案是什么呢?从全球的角度来思考创新这个话题,而且我们的创新很早开始,我们在全球各地打造了创新实验室,来自全球各地出色的人才支持。同时我们也深深认为创新背后有不同的风格,有不同的定调,背后有包括大家解决问题的方式,处事的方式,甚至浮现出来的问题不同。在中国可能大家是希望坐下来以一个团队的形式应对挑战,但是到了印度大家更多喜欢单干,感觉有点个人英雄主义,也许有更多试错的方式,有的是根据不同的计划、规划进行创新,德国也有他自己的一套创新体系。SAP在全球有20个创新实验室,我们最早1997年把软件开发实验室带进中国,现在我们在中国的研发,包括在上海很大的实验室,在北京、西安和成都都有布局。同样我们在深圳做了很多核心的创新,包括和华为共同联手进行创新,在软件工程方面有3000多个员工。 

   在我们的关注点上,循环发展演进的路上,我们首先希望能够实现的是每天产品上的创新,我们所申请的很多专利是在中国,不少是全球专利。同时还有很多创新是来自客户的,不仅来自每天生产的产品当中。包括我们和华为一起合作,我们深圳有专门的开发者,当然华为也有他们的开发者团队,我们一起做通讯行业对工业的用途,进行联合的开发和创新。我们也和中国其他的企业,农夫山泉以及其他的机构在工业实业领域展开紧密的合作。此外也包括今天下午提到一些初创企业,具有创业家精神的企业,也是代表新的想法、新的点子来源。对中国而言,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初创企业,我们看到如果要提到创新的点子和想法,中国在世界上也是排名前五位的。此外还有一些颠覆性的创新,包括机器学习、大数据,通过城市化的进程,包括能源的供应等等,这些都是属于具有颠覆性的创新,这也是我们非常关注的方面,包括和南京等其他的地方合作,来生产一些新的产品,来应对这些挑战,可以通过智慧的解决方案来应对这些挑战。 

  但是靠我们一家是很难实现所有的创新的。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扩展型仓库管理系统EWM,能够让机器人以适合的方式移动,甚至能够节约20%的时间,节约20%的能耗。在相关的起重机行业,我们从前面看到的半导体到施工、土建,到重工业,我们也是和华为一起合作。这里提到了对于自动化和公司的平台,我们和沈阳的自动化所,包括把中国和德国的机器人放在一个平台上,并且在这个平台上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进行远程维护。与此同时,上周我们也展示出了不同的人车之间,包括人机之间更好的互动,我们也是非常高兴。在上海的工博会上,上海市长应勇,工信部的苗部长做了最新的展示。我们和各方一起合作,能够让各个利益相关方受益。 

  最后总结一下,人工智能以及机器学习这些新的技术,并不仅仅是属于任何一个国家,而是由不同的国家可以共同应用,集思广益,汇聚自己的能力,能够取长补短,创新能够在世界各地都落地生根,有时候在一些遥远的地方可能应用的速度会更快。所以我们希望能够把这些知识汇聚在一起,能够酝酿出新的东西去改造那里的商业模型。我们也会继续参与开放的创新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以能够更好地增加我们公司的合作,在增加利润的同时也能够注重创新。好,非常感谢大家的聆听。 

  邢早忠:谢谢柯曼先生的精彩分享,我们说招商局是145年的老店了,一直把改革创新放在首位,我们今天很荣幸有请招商局集团副总经理王宏先生作主题演讲,他演讲的主题是创新思维打造金融供给新优势掌声有请。 

王宏

  王宏: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参加本次的中国高新技术论坛,借此机会我想结合招商局的实践谈谈招商局以创新思维打造供给改革新优势的做法和体会。招商局创立于1872年,主要业务集中于航运物流、金融服务、城市与园区综合开发、基础设施及装备制造等核心产业,今年是招商局创立145周年,百余年来招商局始终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目前已成为一家资产超过7万亿元,年利润总额超过千亿元的综合性企业集团,特别是近几年来招商局深入贯彻实践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秉承质量、规模、效益的发展理念,实现集团总资产、净资产、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经营指标的两位数增长。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保持在112%以上。在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已进入了新时代,同时发出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动员令。招商局“十三五”提出了建设具有国际一流竞争力企业的战略,与总书记的号召契合。 

  招商局的做法简而言之就是做战略引领,做好加减乘除:围绕战略做人才和人才做加法,加出新希望;围绕风险做减法,减出新优势;围绕创新做乘法,乘出新动能;围绕制度成本做除法,除出新效率。具体而言就是做到五个综合,坚持与践行国家战略相融合,坚持与优化产业结构相融合,坚持与服务实体经济向融合,坚持培育新产业相融合,坚持与新一轮科技革命相融合。 

  一、坚持与践行国家战略相融合,拓展发展新空间。 

  招商局的企业使命是以商业成功推动时代进步,145年来的发展历史充分证明,只有将企业的战略与国家的战略有机融合,才能使企业不断获得发展新机遇。招商局在践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始终坚持扎根当地,立足长远,综合开发,造福社会的开发理念,全面推动旗下业务在“一带一路”沿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016年招商局境外总资产达到4544亿元,境外营业收入达到395亿元,利润总额达到18亿元。目前集团正在斯里兰卡、吉布提和坦桑尼亚等有条件的海外区域积极复制前港后城的蛇口模式,为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和输出优势产业提供支持。与此同时,招商局还积极响应国务院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将推动双创与自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发挥了国家首批7家企业双创示范基地之一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还推动了双创成果和集团园区金融、交通等板块的深度融合,极大地提升了相关业务板块的运营效率。截止2016年底,招商局已累计引进创业企业1500家,为基地内中小微企业提供超过400亿元的融资,带动新增就业人数超过10万人。 

  二、坚持与优化产业结构相结合,提升发展新质量。以招商局物流运输板块整合为例,2015年在中外运、长航集团整体并入招商局以后,招商局先后启动了航运、物流和长航等三步走的重组战略。整合过程中招商局一方面坚持专业化的发展,通过兼并收购、资产交换等一系列的举措,实现了航运和物流等优势资源的集中以及专业化的管理,大幅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及协同效率。另一方面主动顺应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趋势,积极打造集装箱O2O、云链智慧物流等数字化平台,推动产品服务向集成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形成了新的竞争优势。20171-10月,集团航运物流板块实现营业收入近1200亿元,同比增长26.8% 

   三是坚持与服务实体经济相融合,挖掘发展新潜力。招商局充分发挥自身实业与金融兼具的优势,以融促产,以产促融,为集团实体产业的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支撑。主要做法有三点:一是通过设立孵化器和风险投资基金,推动集团数字化板块升级,捕捉数字前沿发展机遇。二是针对不同业务板块的特点,研究设立集团十大产融基金,明确重点支持业务和项目,落实解决实业板块的发展问题。三是积极利用产业基金、融资租赁等金融手段,积极支持各实业公司拓展海外市场。2016年招商局已完成或推进中的产融结合项目61项,项目资金规模超过千亿元。 

  四、坚持与培育新产业相融合,培育打造新动能。以大健康产业为例,招商局以湖北蕲春扶贫为契机,以中药产业为切入口,积极布局和发展涵盖种植、仓储、加工和流通等环节在内的全链条的中药产业,同时积极推进旗下保险、健康、养老等产业的协同,形成医药养联动的发展大健康产业布局。再以邮轮产业为例,招商局抓住国内消费升级,邮轮需求爆发式增长的契机,果断进入游轮产业,建成以深圳太子湾、上海吴淞口为核心的区域性邮轮母港,目前已进入高端邮轮运营业务,力争成为中国规模最大和影响力最强的邮轮综合服务商。 

  五、坚持与新一轮科技革命相融合,捕捉发展新机会。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既是传统企业发展的机会,更是挑战。招商局作为一家百年老店,必须要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会,在系统梳理集团创新体制的基础上,招商局紧紧聚焦产融结合、产城联动、产网联合和科技创新,大力推进跨界融合和集成创新,不断捕捉发展新机会。主要做法有以下四点:一是组建招商局科技创新发展研究院,并在美国硅谷和以色列设立分院,跟踪并紧贴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最前沿。二是持续加大集团科技研发投入,通过集团负担和下属公司的科研投入,设立科研投入专项业绩考核指标,以及建立科研投入视同考核利润的机制,不断激发各公司的科技研发热情。三是主动开展人工智能、大数据、AIVR等新兴技术的商业应用研究,与创新工场等优秀企业合作,深度对接集团产业资源,为技术落地提供现实的应用场景。四是不断释放内部创新活力,通过建立容错机制,跟投机制,支持各公司加快创新转型,同时大力推动内部员工在岗创业、待岗创业,营造全集团鼓励创新、支持创新和包容创新的文化。 

  面向未来,招商局要站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和招商局成立145周年的历史新起点上,积极融入国家和时代发展的洪流,主动担当,勇往直前,在新时代展现招商局新气象、新作为,在新征程上谱写招商局故事的新篇章,不断谱写招商局更辉煌的美好前景,谢谢大家! 

  邢早忠:谢谢王总的精彩发言,我们也祝愿招商局在今后的创新发展中行稳致远,精彩不断。大家都知道推进量子通信建设已经列为国家战略,在此领域我国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并取得了很多原创水平的成果,下面我们就有请国科量子通信网络有限公司总裁戚巍先生发表主题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构建星地一体量子网络,引领量子通信产业发展”,掌声有请。 

戚巍

  戚巍: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很荣幸参加本次高交会的论坛,在这里我向大家简要汇报一下我们国家在量子通信方面的产业规划和动向,也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我的题目是“构建星地一体量子网络,引领量子通信产业发展”。这个领域大家关注度比较高,讲到这个领域得先从量子力学讲起,我们看这个照片,这可能是目前到迄今为止在科研领域最有明星范的一张照片,这是在第五届索尔维会议,当时有17位诺奖得主齐聚一堂,到现在为止没有何一张照片能跟这张照片相比。在20世纪电子信息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推动了科技的进步。电子信息领域的主要科学原理在19世纪就已经基本奠定。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在21世纪,大家对量子信息非常感兴趣,这个领域主要的奠基和框架也来自于在上世纪100年前左右的理论发现和突破,主要来自于量子力学。 

  1900年普朗克提出量子论,爱因斯坦也在1905年提出光量子概念,在经典力学也好,经典世界也好,一般认为世界是连续的,物质也是连续的。但是按照普朗克和爱因斯坦量子的概念,什么是量子?首先它是一份一份的,量子按照目前量子力学的概念,它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元,能量的最基本携带者,单个量子态不可以再分割。这有时候会引起歧义,我们学物理会讲物质的构成是分子、原子、夸克,量子可以换一个角度,它实际上是在能量传播过程中能量的发射和吸收,发现它不是连续的,它是一份一份的,最小的单元就叫量子,而且在实验中量子可以有多种形态,它可以是原子,也可以是光子,甚至是分子。 

  在量子世界和经典世界有很大的区别,在经典世界我们都讲它是有实在性,有定义性。在量子世界,它是不可复制、不可探测、不可细分等等,你不能同时知道一个光量子的位置和它的动量,你不可能同时知道这两个物理量,这些特点都是在量子微观世界中所具备的基本特征。大家从目前关注度比较高的,比如说比较有名的薛定谔的猫这个悖论,这在经典世界中是无法存在的,但是在量子世界中,当然在量子种不是猫,是一个宏观的概念,但是在量子世界中猫既是活的,又是死的,它可以处在这么一个叠加态。 

  量子力学在100年前建立以来催生了第一次量子革命,从原子弹到芯片,到激光,本源上都来自量子力学,这是宏观上的自上而下应用量子力学。目前在学界我们正站在第二次量子革命上,就是自下而上去应用量子力学的原理、形态和规律。比如目前在国际国内受到广泛关注,也是一个物理学和信息科学交叉前沿领域,量子科学和信息科学共同催生了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测量。我们目前的量子通信实际上就来自于量子力学简单的一个应用,可能是最简单的一个应用,目前的量子密钥分发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实用效果,解决了很多传统密码学千年未能解决的根本性的安全问题。我今天重点介绍的就是在量子密钥分发这个领域。 

   讲到量子密钥分发是利用量子态进行密钥分发的机制,量子态在实验室中产生也是很困难的,在工程中,我们发现如果光子很微弱的,把激光器进行衰竭,调制到很微弱的时候,它发出的激光脉冲,它接近于单光子,对它进行调制,在它的相位或者偏振,这种偏振态可以认为是一种量子态,这种量子态就建立在量子力学的基础上,它不可探测、不可分割,这样就能进行一些非常好的应用,和信息轮结合起来,如果密钥和明文一样长,密钥随机产生,密钥只使用一次,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这样的信息传递就是无条件安全的,我们把这种量子力学在工程上的应用和信息论结合起来就产生了目前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的量子密钥分发技术。 

  量子通信最近国内的报道也比较多,京沪干线量子密钥柽麻率8kbps,可以保障6.3Tbps数据的安全。但是一方面受制于物理条件,无论是单光子的产生也好,探测也好,它有一系列的限制,确实不能产生那么大的量。但如果它和传统的进行结合,它可以形成一个非常好的种子密钥,按照IST FP5的报告,1128bit密钥可以保障100Gbit数据的安全。从这点量子通信保密通信和传统的对称密钥不是一种替代和竞争的关系,而是一种融合和互相加强的关系。 

  量子卫星可以说是我们中国人对国际量子信息领域非常大的贡献,虽然早在90年代和2000年欧洲的很多学者就提出了如果把量子密钥的分发装置放到卫星上去,放到空间会形成一个非常好的密钥传输链条,但是他们只是提出了这么一个想法而已,真正的是潘建伟院士团队做到了,无论是在科学上还是在应用中都有巨大的意义。比如在科学上,他们去年做的实验就能在空间尺度检验物理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在实用中可能具有更大的用处。 

  量子通信量子密钥分发这项技术,BB84方案的提出,但这个提出之后并没有得到关注,在90年代原理性演示量子密钥分发是有意义的,但当时的演示距离是32cm,但这32cm揭示了这项协议是有巨大意义的,从此大家就用更高的效率、更远的距离把这项技术推向实用化。2000年以后是以潘建伟院士为代表的中国学者推动的,一个是2005年发表的13公里自由空间量子密钥和纠缠分发。2007年利用诱骗态方法首次将光纤量子通信的安全距离突破100公里,这也是很大的成果。在2010年年后更进一步的发展,因为中国有一些体制的优势。2016年潘院士团队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同时在实用中,它的设备也走出实验室,中国科大在2009年成立了科大国盾,保障了建国60周年,包括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包括本次十九大核心区域的安全保卫,本次十九大部署了15个节点,在主要的驻地和会场进行量子安全信息传输的服务。 

   我们国内的量子通信实用化为什么取得这些进展?这来源与有关领导的重视和布局。2014年启动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另外一个是空间探测系列工程,其中有一项是墨子号卫星,这在今年9月份有一个很好的展示,这是在北京的管控枢纽上,929日通过京沪干线和墨子号卫星进行跨越洲际的保密通信的通话,这也标志着量子通信新的发展阶段的开始。现在社会上有很多机构都号称承担了京沪干线,有的机构可以说是毫无关系的。 

   京沪干线的意义从远距离上验证了这项技术,还有一个重大的意义在于成功地开展了应用示范,比如说人民银行在去年启动了人民币跨境支付业务,就使用了量子保密通信进行安全传输。银监会在银行业监管信息报送上开展了应用。这里面比较典型的是两个,一个是工商银行利用京沪干线上千公里两个数据中心的异地灾备。交通银行企业网银实时转账的传输,也使用了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另外在电力、云服务等领域进行应用,国网已经把量子通信技术的应用纳入他的年度工作计划和五年的规划。 

  这张图片是这两年科技界关注度最高的图片之一,桃花扇。墨子号在科学领域引起了非常大的关注,同时登上了《自然》和《科学》的封面文章。这是国际的评价,国际评价认为是千年重回创新之巅,这是国际上对我们国内团队的高度评价。从国际上的政策和产业趋势来看,量子信息不仅在科研上大家在互相竞争的态势,在产业部署上也都在加快部署。20165月欧盟发布了量子宣言,启动了一个旗舰计划,规划利用5-10年初步建成远距离的城市间量子通信网络,在2030年之前建成泛欧的量子安全互联网。 

     我们国内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量子信息领域的发展,他在2016426日亲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现场听取了潘院士的汇报,考察了量子通信京沪干线的总控中心和量子卫星的总控中心,他指示很有前途,非常重要,国家一定会支持。这几年我们看到国家的规划也好,政策也好,包括很多地区的规划也好,把量子信息,特别是量子通信纳入到发展规划当中。 

  2016年开始,中国科学院启动了下一步大规模的建设计划,我们的规划是在10年之内建成星地一体的量子保密通信轨网络,通过卫星实现覆盖全球,我们现在在境外安全通信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我们希望在5年内争取再发射3-5颗量子通信卫星,实现我们在境外安全通信的全覆盖,服务国家的战略需求,也同时覆盖我们在商业领域的安全需求。 

  按照科学院和国家发展委协商的结果,今年已经在国家发改委正式立项,一期战略性先导工程已经启动。为了更好地承担这项任务,之前京沪干线是由中国科大承担的,更多的是便于科研工作的开展。在国家骨干网络建设中,发改委明确由中国科学院成立一家公司承担,就是国科量子通信网络公司来承担国家骨干网的建设任务,我们的使命就是在10年之内建设星地一体的量子通信骨干网络,为国防和商业的量子通信网络提供支撑。到明年年底这个网络就可能延伸到深圳,我们也希望得到广东深圳各界的支持。通过这个建设,我们希望国科量子通信本身成为新型的运营商,在底层的光纤和网络设备的基础上构建量子密钥分发、管理和运营的平台,为未来提供高安全、高可靠、高可信的信息安全保密服务。时间关系,我就汇报这么多,谢谢大家。 

  邢早忠:谢谢戚总的精彩分享,量子科技这么高深的科技,现在越来越进入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改变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在这里我们用掌声向中国的科学家致敬。 

  启迪协信以源于清华,服务创新,产业兴城市,科技服务报国为宗旨,致力于为城市发展升级带来更多科技资源和人才等方面的机遇,下面我们有请启迪协信集团执行总裁许晓军先生作主旨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协同、融合、聚变--构建全球领先的科技园服务网络”,掌声有请。 

 

许晓军

  许晓军:谢谢邢社长,谢谢高交会大会,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还有各位朋友们,下午好! 

  今天非常高兴有机会来参加第十九届高交会中国高新技术论坛创新提升供给质量论坛。我第一次参加高交会的时候是在1999年,当时我还是在深圳邮电局上班,因为从学校毕业分配以后到了深圳邮电系统,当时做的工作就带了一点通信,带了一点计算机,包括刚刚戚巍科学家讲的量子通信,那时候还没有人提出这个概念。没想到到了今天,这个已经可以变成商业化的通信网络,可以看得出来科技是日新月异。 

  启迪协信是一家清华的校企,也是一家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公司成立比较晚,也就2年多时间。公司成立的时候是作为清华产业的延伸,上午我的老师姚院士讲到清华大学要打造一流学科和一流学校,启迪协信主要的功能或者主要的定位是希望能够成为清华产业在全球科技创新、空间载体的主要平台,跟科技资源进行整合,跟科技企业结合,跟科技资本融合。公司成立的时候我们就有16字的宗旨“源于清华,服务创新,产业兴城,科技报国”。 

  清华大学在1994年的时候,也就是清华科技园刚刚奠基的时候就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希望在2025年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今年又提出更高的目标,要在2050年成为世界顶尖大学。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学校在1994年提出用30年时间建造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也意味着我们的教学科研水平各方面还是没有达到世界一流或顶尖的水平。这里面我们可以探讨一下什么叫世界一流大学或者顶尖大学?按照我的理解,有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清华大学的校长梅贻琦说的,“所谓大学者,非大楼有,有大师也。”一个学校确实要有一流的老师,一流的顶尖的老师,不光是清华大学的老师在国内是顶尖的,我们也希望世界一流顶尖的老师能来清华任教,包括清华的老师出去以后也能直接到世界一流顶尖的大学任教。前段时间我们一个清华校友,最近回去普林斯顿做终身教授,清华大学推荐他为院士的候选人,这是一个标志,标志着清华大学培养的老师到世界顶尖大学一样能成为终身教授。第二个是培养一流顶尖的学生,清华大学在最近做了很多国际交流生的计划,包括GIS,我们希望未来清华大学也能够把世界顶尖和一流的学生能吸引到清华大学,这也是我们最近在做的苏世民学院。 

  我是今年7月份去耶鲁,主要目的是陪小孩看一看耶鲁,耶鲁大学建成那么多年了,每年招生是很少的,但是开放式的环境,你暑期去的时候,所有的课堂都开放,特别是中国的旅游团是最多的,很多小孩去看。耶鲁大学从他的理念上来讲,一直希望能够吸引全球最拔尖的学生加入到这个学校里面去,为此学校从办学经费当中拿出很多来支持学生的培养。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和顶尖大学,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是要有一流顶尖的校友,当然不是指政治家。清华大学是以工科为主的,斯坦福和麻省理工2万多名校友创办的企业,按GDP的话在全球能排到前9或前10。清华大学也希望校友创办的企业能成为顶尖的企业。 

  清华大学的创新实力我就不再重复的,作为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多年来无论是创新成果、前沿技术、学科交叉、军民融合等等,确实是走在前沿。这里回到另外一个话题,在1994年的时候,清华大学提出来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当时清华科技园的目的很简单,为清华大学的企业,包括回国创业的人员,包括清华创业的老师提供一个平台。当时最朴素的思想是希望科技成果不是束之高阁,不是躺在学校的档案库里面,希望能够成果转化,发挥作用。经过这几年的探索,我们经过20多年,清华大学已经有一系列的做法,比如清华X-lab,这是给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平台,每年超过2万人次参加,并且有一些成功的成果,并且有些成功拿到了投资。 

  GIS,清华大学作为全球创新创业这块,跟华盛顿大学合办的学校,这是最近的,国际化这块,清华大学在1113日在中意两国元首的见证下,我们在清华大学宣布跟米兰理工大学合作的米兰中意创新基地和清华大学米兰设计学院正式挂牌。我们希望能够把一些科技成果直接应用到中国来,这也是今天在MIT作为启迪协信承接的,把清华大学跟MIT中国未来城市计划导入到中国。 

  刚才我给大家介绍的是我们学校,包括在科研、人才培养方面的。启迪控股是我们的股东,经过24年的发展,已经在全球建立了200多个以科技园、科技城和孵化器为载体的创新基地,其中科技园30多个,并在发达国家建立了20个创新基地。启迪在打造大学科技园的时候,我们把园区和实业、金融结合在一起。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作为人才和科学家并没有太多的创业资金,我们从一开始,无论是从园区的服务,包括投资,包括金融的支持方面,我们给予这些创新企业支持。以启迪为例,我们已经控股了9家上市公司,参股了20多家科技类上市公司,同时也投资了300多家科技类的公司。在科技金融这块也发起了近百只基金,基金规模接近1000亿。这些基金从最早的天使开始,一直到创投,包括A轮、B轮、Pre-IPO、并购等,所有的基金可以持续不断地为科技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我们举个例子,现在双创比较热门,清华在1999年,当时园区很小,也就几间房子,一层楼。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发展到在全球有100多个网点,孵化企业超过1万家,并且为A股提供了40多家上市公司,平均每年孵化2家上市公司。这里面对科技企业的投资回报,我们孵化基金投资20多亿,已经上市或被上市公司并购的提供了200多亿的回报。 

  启迪协信,清华科技园的母体是在清华园,我们希望把清华大学作为大学科技园这么一个成熟的科创平台的载体能够复制到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都四大城市群。在建设园区的同时,我们本身也对战略新兴产业进行投资,刚才提到我们参股的公司有700多家,涵盖了环境保护、数字产城、清洁能源、医疗健康、新材料、文化培育等等。 

  在金融这块,哪怕是1个人的企业,10个人,100人,1000人,1万人的企业,根据不同的阶段,都可以提供全程的金融服务。 

  创新这块就不多讲了,刚才很多领导,包括专家学者从各个层面,我相信深圳作为一个新兴的城市,作为创新的机制,体制的创新,也是它增长最大的动力,虽然没有特别多科技资源的聚集,但是通过体制的创新,包括人才的聚集,投资的驱动,把深圳真正变成了一个中国的硅谷。 

  这里面又回过来说,启迪协信作为一个科技园,跟别的科技园有什么不一样呢?归根到底,我们是一个大学科技园,大学是科技、人才、科技成果培养、转化和孵化的源泉。斯坦福相信很多人去过,比尔盖茨在访问了清华科技园以后说过一句话,大学应该更多地为科技创新做贡献,同时他也认为在世界上有两个地方做得最好,一个是斯坦福,一个是清华科技园。我们希望能够把清华科技园这种大学科技园的模式能够复制到主要的核心城市,为当地的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清华科技园承载了清华控股的主要产业,包括清华紫光、清华同方、清华启迪,去年统计的清华控股的科技产业资产有3000多亿了,今年会更多。清华产业对学校的贡献也反哺了学校,整个清华产业计划在未来5-10年投入500亿投入到清华校园的科技开发,重要是重科技、黑科技的开发,并且把创业人才的培养作为基础持续做下去。如果清华是科学家、工程师的培育基地的话,清华科技园就是企业家的孵化器。 

  我们在主园,企业总数超过1000多家,产值1000多亿,纳税60亿,自2006年以来,孵化37家海内外上市公司。这里讲一个例子,兆易创新,十几年前我们校友投资这家企业的时候投了几十万,当时他说了一句话,如果这个企业上市了,他就把这个股权捐出来给清华。也就在这个月,这个几十万已经变成1100万美金,他捐献给了清华。我们希望清华科技园能够培育更多成功的企业家,反过来能反哺学校对人才的培养,把相关的产业打造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和未来成为世界顶尖的大学。 

  创新主体包括政府、企业和大学,我们2015年跟深圳市和龙岗区政府一起合作,建设启迪协信深圳科技园,这也是清华科技园的翻版,85万平米,今年首期就竣工了,我们已经引进了几十家科技类企业。我们也特别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在深圳,在各个区域能有更多的机会跟政府合作,为企业、企业家和创业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我举一个例子,启迪桑德,去年我们通过基金的方式对校友企业桑德环保进行了并购,花了70亿的现金,今年又增资了40亿现金,有了资本的力量,包括人才、网络,包括市场和技术的结合,清华桑德在未来5年有望成为千亿级的公司。构建一个全链条的产业生态系统,不光是针对一些小的企业,成长型的企业,对于一些上市公司,甚至更成规模的公司,我们一样也能做好。 

  对启迪协信来讲,我们是作为清华产业在科技创新的一个空间载体的主要平台,我们主要是提供服务的,我们的服务对象包括高校、科研院所,也包括政府、科技企业和基金,各种各样的金融机构,另外也包括在座的每一位,也都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我们在一个产业里面,我们希望能够做到科技资源的聚集,一方面是要做创新创业的孵化基地,孵化器、加速器、起飞器,把科研成果的转化作为集群基地。第二对战略新兴产业,通过产业引导的方式把研发中心或业务中心、区域总部进行培育和引导。第三个是跟大中型科技企业合作的总部基地。第四个是科技金融产业基地。另外打造科技服务创新高地,每一个园区我们希望能够抓住一个主题。 

  我们可以看一下清华科技园,这个园区已经建成十几年了,这是深圳启迪深圳科技园,85万平方米,我们这个园区也非常欢迎各位企业家、金融家和创业者来进行考察、参观和交流。这是我们在上海松江跟正泰合作的共建上海正泰启迪自建港。这是启迪协信重庆总部城。这是我们在南开区打造一个150万平方米的南开科技城。这是无锡科技城,这是我们最大的项目,450万平方米,引进了接近200家企业,其中几家已经上市了。这是在昆山,作为清华科技园最早在外地的企业,这个小小的园区孵化了几千家企业。通过我们园区的模式,能够把科技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区域培育三位一体做好。这是在杭州,我们今年刚刚进入杭州,打造杭州科技城,我们希望把杭州电子信息、互联网金融、智能制造、机器人等方面推向发展。我们也组建了浙江机器人产业集团。这是打造河南科技城,这是广州科技城。 

  我们的宗旨是依托清华大学全球化、网络化、生态化的资源,在各个区域通过科技园区的建设和运营,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配套服务,能够使科技产业集聚快速发展,这也是我们的一个愿望。这对各个政府来讲,对各个企业来讲也是他们希望做到的,我们在一些中西部城市、省会城市,像我们这种模式对当地政府和企业都比较受欢迎,因为这确实对当地区域进行产业升级有比较大的帮助。这些是我们孵化的企业。 

  最后再次感谢大会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们非常希望能够跟在座的各位嘉宾一起协同、融合、聚变,构建全球领先的科技园服务网络,谢谢大家。 

  邢早忠:谢谢许总的精彩分享,下面我们有请中德科技园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松波先生为我们带来精彩的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科技创新,跨国协同”,掌声有请。 

周松波

  周松波:尊敬的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我是中德科技园控股公司的周松波,我的中文水平有限,请各位多包涵。作为在国外成长的华人,我对祖国有着不一样的情怀,因为祖国的发展与华人的地位是紧密相连的,所以有机会为祖国的发展尽一点微薄之力,非常值得我珍惜。这20多年我疯狂地工作也没有感到疲惫,也没有失去激情。 

  自新中国成立,毛泽东让中国人站起来了,邓小平让中国人富裕起来了,现在习大大让中国人强大起来了。作为海外华人,我感到无比的骄傲,这就是中国的速度,这就是中国的智慧,这就是我泱泱大国、巍巍华夏。如今中国天眼成为全球最大、最先进的射电望远镜,人类倾听宇宙的声音全看中国。如今以华为为代表的民族企业挺立于世界之林,如今中国“一带一路”的全面启动,全球贸易投资铺了众多通道,如今中国的互联网,尤其是移动支付全面崛起,让众多西方国家都自叹不如。 

  面对新时代、新起点、新机遇,我们大家都需要新的观念、新的战略、新的作为,今天我有幸在这里发言,带了几个问题向大家请教。当前中国已经逐步走出了汗水经济,正向智慧经济迈进。接下来我们中国该如何换道超车,实现产业升级,成为人才强国、科技强国?我们该如何实现从人口红利向人脑红利的转变,确保中国第二轮经济的腾飞? 

  今天大家谈了很多科技,我下面想与各位更多谈一谈一些战略的思考,与大家分享一点我的看法和感想,抛砖引玉,与各位共同来探讨。 

  国家提出来我们要实现伟大的强国梦,我认为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首先要成为一个制造强国,制造强国是需要人才和科技来支撑的。如何在新一轮科技竞赛领跑世界,我们不但要弯道超车,应该是要换道超车。那如何实现换道超车?我们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借力,同时要重点去挖掘脑力红利。 

  改革开放前30年,全中国都在大规模招商引资,但其交易的本质就是以廉价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换取国外的设备、零部件和产品。在一定时间内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所以我们现在成为了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但随着中国持续30多年高速增长阶段的提速,中国经济现在已面临很多挑战。比如经济增速的下滑,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泡沫等等带来的挑战。产能过剩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健康运行。唯有通过科技突破、结构性改革、工艺的流程改造,才能得以彻底解决。 

   “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都是伟大的战略,但战略需要具体的支撑点、切入点,需要更多企业踏踏实实落地行动。所以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可能都很关心中国政府将如何确保今后30年的可持续发展,打造中国的核心竞争力。 

  当前仅仅依靠现有的人才和经济不足以支撑中国科技的领跑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如何才能领跑世界?我的答案是我们要向全世界借力和挖掘全球的脑矿。假以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我们唯有走出国门,向世界借力,站在巨人的肩膀才能实现换道超车,加快国家伟大复兴的步伐,实现中国的强国梦。我们要走出去买脑袋,我就地筑巢引凤,招才引智,整合资源,我们要改变招商引资的概念,90年代末为了对中国的工艺改造,很多地方提出来只求所在,不求所有。大家应该开放自己的思维,应该是只求所有,不求所在。我们要走出去,大规模引进工业4.0,今天谈的纳米技术、量子科学等前沿性的高科技项目,才能确保中国产业的升级和动能转换,实现中国经济第二轮腾飞。处于数字经济时代,谁管理世界顶尖的脑袋,谁就可以掌握主动权,掌控世界。 

  如何从人口红利转为人脑红利?中国最大的红利是改革,所以我认为中国最大的潜力是发挥脑力红利的作用。所以我们已经迈入了颠覆性的数字时代,当前很多科学处于大爆发的前沿。十九大已明确以后我们要站在实现强起来的新的历史起点上日益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为人类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的时代。中国人口发展与经济的增长主要体现在人口质量与人口的数量上,毋庸置疑,中国崛起除了“一带一路”还要去挖掘人才红利。我们如何从人口红利向人脑红利的转变,我认为这是一个关键。 

  所以发挥脑力红利其实是有不同的思路,有不同的途径和方法。在研发方面,比如各个城市可以多营造软环境,因为我们现在需要最顶尖的人才,高端的人才,他的情感世界是非常复杂的。我周边很多朋友从国外回来了,但是待了两年又回去了。所以很关键的问题,政府要思考自然能把这些高端的人才留下来,要营造高端的软环境,比如顶级的学校,高端的配套设施。长期来说,一个国家要靠教育,靠研发发展,营造人才集聚的环境,打造汇聚国内一流人才的高地。 

  当下也可以采取一些立竿见影的措施,比如说到德国、美国、以色列等人才高地招才引智,引进诺奖获得者,或者国外的一些科学家、院士,尤其是重点产业领域的领军人物。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集团制定了人才纵横战略,通过两年多的时间,我们最后说服了世界上两个最重要的机构,与我们中德科技园明年在中国共同举办诺贝尔奖中国论坛,我希望通过诺贝尔奖把海外的院士、科学家和青年科学家串联起来,有纵向和横向,横向是从前沿的研发一直到应用和生产,从纵向怎么把它串起来。 

  另外我们也很有必要引进美国的创新体系和德国技术管理的制度。可以通过投资实现脑力资源,比如机器人+大数据+人工智能,也能发挥脑力红利的作用。当然我认为最有效、成本最低的方式就是在海外投资打造中国的离岸研发中心,就因地取才为我所用。如果我们持着海纳百川的胸怀,我们各个地方只求所有,不求所在,这样就可以去世界人才的高地挖掘脑矿,让世界任何人能为中国服务,起码让大家有一颗中国心。那时大家说中国还有理由不去领跑世界吗? 

  当然我们要向哪里借力?“一带一路”是非常伟大的构想和思想,它将改变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格局,当然这些战略也是需要支撑点,可行的措施方案。所以结合“一带一路”的倡议,我们应该到欠发达国家去开发市场,利用对方的市场红利,助力解决中国产能过剩的问题。同时,更值得我们去发达国家,刚才提了如德国、美国、以色列,到这种人才高地挖掘脑矿,结合中国的高端产业发挥人脑红利。 

  基于以上的思考及天时地理,我首先把目光锁定在德国,尤其是在世界的科学圣地海德堡,我们在那里打造中国在海外的脑力红利的聚集地。为什么选择德国?首先德国是“一带一路”的终点,有着非比寻常的战略意义。德国是世界的制造强国,有着无可比拟的科学精神和工匠传统。而德国海德堡更是一个理想中的脑力红利的聚集地。因此,海德堡被誉为世界的科学圣地,这里不仅是工业4.0,同时又是生命科学的发源地,那里诞生了很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包括5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所以德国最著名的,也是最古老的,接近700年了,他的大学也拥有很强的实力。海德堡被认为是世界的研发天堂,这里是闹钟取敬,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启迪思维,产生灵感。中国要领跑,我们必须要有原创,原创是需要灵感的,你到了海德堡,你在那里喝一杯咖啡,你去观赏这些百年的古桥,上千年的古堡,你很快心就静下来了。人很平静的时候是能产生大灵感的。在海德堡周边,一个小时的车程范围内有众多世界500强的企业总部,有数百家隐形冠军企业和众多的科研院所,所以是世界有名的莱茵内卡工业带。 

  十九大提出我们需要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要走出去改变传统的商业模式,我们才能更好地引进来。中国企业大规模走出去才能更好地向世界借力。但中国企业走出去是需要强大的桥头堡和国际合作新平台的。于是,顺应大势所趋和市场的呼唤,我们集团在德国打造了中德科技园,为中国的机构走出国门形成强大的桥头堡。因为美国的空军总指挥部、欧洲的空军总指挥部正好在海德堡,我们觉得这是百年一遇到发展机会,以中德科技合作的模式,打造中国离岸科技研发中心和国际合作新平台,形成中国的大学、高新区和高新企业在欧洲的经济、科技、教育聚集地。这将来是中国第一个欧洲的海外离岸基地,我们的理想是打造成中国离岸的科技方舟。 

  中德科技园可以助力大家建立五大服务中心,企业可以在那里建离岸研发中心,开发区可以建离岸双创中心或创新的基地,政府也可以建离岸服务中心,商会可以建离岸协同中心,大学可以建离岸教育中心。所以中德科技园可以提供一站式的全程无忧的系统服务,到我这里可以买地,也可以租房子,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给你们进行项目的对接,我们庞大的团队给大家对接政府、各个协会以及企业。我们在那里有很多独特的优势,有强大的社会基础,20多年来我们在政治科技领域积累了很深厚的人脉关系,我们把这个人脉关系转化为信息资源,从信息资源转化为项目资源。我们有庞大的项目数据库,这个可以为大家对接。我们不仅在德国打造中德科技园,也在中国推广中德科技小镇,希望能和德国互动起来,我们形成了两国两园两个产业和两个论坛的战略。 

  我们科技园提供一站式的系统服务,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国门,为企业发展助力,为国家强大加油,谢谢各位的聆听。 

  邢早忠:谢谢周董事长的精彩分享,刚才9位嘉宾作了主题演讲,向我们分享了创新提升供给质量这一主题的深刻内涵和科学的精神,我相信大家今天一定是收获颇多,我也相信大家只要按照十九大的精神,认真落实十九大的精神,积极运用新理念新科技,不断进行协同创新,我们一定能够推动新时代的中国在协同发展、创新发展的路上行稳致远。今天的论坛就到这。在这里我也向在座的各位,向你们道一声你们辛苦了,你们坚持了一下午很不容易。现在我宣布论坛到此结束,谢谢大家。